机电工程学院“学习身边榜样”活动
--抗疫志愿者榜样刘博石
个人简介:刘博石,男,汉族,1982年11月生,中共党员,长春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
刘博石同志在疫情最严重时义无反顾地返回学校参加抗疫工作,在最危险,工作强度最高的校内隔离方舱连续坚持工作46天,在校内四教隔离区建设隔离房间22间,累计接收服务隔离学生114人,其中密切接触者11人,有2名密切接触者确诊阳性患者,管理服务治疗后阳转阴返校隔离学生76人和校外就医及健康监测27人,在疫情面前从无畏惧,勇担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优秀党员的庄严承诺。
一、积极组织学生向中韩示范区方舱医院转运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在学校的发出抗疫集结号后,刘博石同志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学校全封闭的抗疫工作中。他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紧急前往中韩示范区隔离方舱协调关于转移密切接触学生的相关事宜,他到达中韩示范区隔离方舱后,积极与方舱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沟通,详细了解方舱医院的隔离环境、医疗条件等情况,并确定下了第一批次转运密切接触学生209人。从4月1日22:00至4月2日4:30,他和机电工程学院杨树国书记穿着全套防护服在中韩示范区方舱指挥部工作人员指导下将3批次10车共209名学生安全装运至方舱隔离,看着最后一名学生消杀结束走进隔离方舱时已是凌晨四点,一夜不停息的忙碌,他的防护服内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二、积极参加学校第四教学楼隔离区工作
刘博石同志结束中韩示范区隔离方舱医院转运工作后,积极参加校内学生隔离工作,开始了他在隔离区连续46天的抗疫工作。因隔离学生数量大、需要的隔离房间多,他将自己的办公室也改为了隔离室,后期学校按照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他又积极参加了将学院第四教学楼建立成临时隔离区的工作,由于隔离区可能出现被感染、密切接触人员,隔离区危险系数高、工作任务重,他没有畏惧,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完成接收和转运隔离人员,搬运行李、物资等一系列工作。刘博石同志先后建设隔离房间22间,接收隔离学生114人,按照学校隔离转运的相关规定,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他工作细致,将管理区域划分了隔离区、缓冲区和生活区,并规划隔离转运的路径。为了能让同学们吃上热乎的早餐,他坚持每天天不亮起床,接收搬运食堂物资,给学生逐一分发餐食,最多时四教单独隔离房间49间,分布在5个楼层,只有他1名管理人员,每天要穿着防护服发饭、搬运矿泉水、食物、自测试剂盒等物资,需要上下楼几十趟,上下楼梯台阶1800余阶,每次脱掉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鞋里灌满汗水,每次保证学生都吃完饭后他才能自己用餐,每一次的盒饭都已经凉透了。他在隔离区除了发饭和发放物资,还要开展每天两次的学生自测结果统计和上报、协助校医院做核酸检测工作。在接收和转运隔离学生的工作时,经常在凌晨一点接到隔离转运组的电话,有校外就医返校的同学需要到四教进行隔离,他在接到电话后,马上开始整理隔离房间,准备隔离备品,整个过程要持续大概2个小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隔离学生尽快入住。
三、关爱学生,做好特殊时期的心理辅导工作
在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中有2名同学不幸被确诊为阳性患者,他们一开始有很大心理负担,刘博石耐心为他们讲解相关的转运流程和防疫知识,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安抚紧张恐惧的情绪,疏导压力。在治疗后阳转阴的隔离学生中有1名同学,他返校后情绪十分不稳定,由七教转移至一教隔离后曾一度有跳楼轻生的念头,刘博石同志为他在一楼单独整理出了一间隔离室,并在门口彻夜陪伴,等该名同学情绪稍稳定后,又与他进行了多次交流,并且特别关注他每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尽量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积极和家长沟通,合力帮助孩子度过了心理危机。
在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刘博石同志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以勇敢之心对待防疫工作,以关爱之心对待学生,冲锋陷阵在抗疫的第一线,尽展长春工程学院教工的责任与担当。
机电工程学院刘博石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