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重逢,满载着激情与希望。这个寒假,在学院各级团组织的精心组织与号召下,广大学子积极响应,投身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社区街道,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土地,用行动践行青春的誓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奋斗足迹与青春风采!


班级:机制2445
姓名:严振宇
实践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东区北环路街道办事处
实践岗位:志愿者
实践历程:
通过社区走访、问卷调研确定宣传重点,制作方言版分类指南手册及短视频;开展广场科普游戏、入户讲解、儿童绘画活动,覆盖老年及儿童群体;每日早晚值守垃圾投放点指导分类,组织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推动社区新增分类垃圾桶,总结流动摊贩管理难点并提出积分制改进方案,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居委会。
实践心得:
过此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环保工作的复杂性。曾有位老人固执认为“政府会统一处理”,经三次耐心讲解垃圾焚烧危害后,他主动成为社区环保监督员。这让我明白,环保宣传不仅是知识传递,更需要建立情感联结。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发挥专业优势,用创新思维破解实践难题,让生态文明理念真正扎根乡土。
此次实践让我从环保理念的“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未来将持续关注家乡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班级:机制2445
姓名:袁丞佑
实践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东区北环路街道办事处
实践岗位:志愿者
实践历程:
通过社区走访、问卷调研确定宣传重点,制作方言版分类指南手册及短视频;开展广场科普游戏、入户讲解、儿童绘画活动,覆盖老年及儿童群体;每日早晚值守垃圾投放点指导分类,组织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推动社区新增分类垃圾桶,总结流动摊贩管理难点并提出积分制改进方案,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居委会。
实践心得:
过此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环保工作的复杂性。曾有位老人固执认为“政府会统一处理”,经三次耐心讲解垃圾焚烧危害后,他主动成为社区环保监督员。这让我明白,环保宣传不仅是知识传递,更需要建立情感联结。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发挥专业优势,用创新思维破解实践难题,让生态文明理念真正扎根乡土。
此次实践让我从环保理念的“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未来将持续关注家乡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姓名:王梓杰
实践单位:吉林市龙潭区遵义街道荒山社区
实践岗位:志愿者
实践历程:
今年寒假,我参加了吉林市龙潭区荒山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入社区,参与了楼道清洁、卫生打扫等工作,还协助组织了社区文艺汇演。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与责任。虽然过程有些劳累,但每一次付出都让我感到充实,也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践心得: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琐碎而繁重的工作,却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与热情。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平时生活在校园的“保护伞”下,对社会现实了解甚少。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社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能力与责任感。在清洁楼道、打扫卫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为他人服务的成就感,也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协助组织社区文艺汇演时,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合作,如何应对突发情况。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好青年,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实践不仅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假期里,机电学子怀着满腔的热情与使命感,回到家乡投身于“返家乡”的社会实践中。他们用智慧与行动,为家乡的文化传承与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以梦想为指引,以奉献为动力,积极融入家乡,用心感受家乡的温暖,用行动助力家乡的繁荣。
在实践中磨砺自我,在服务中实现价值,不断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坚定的步伐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撰稿人:刘贤政
初 审:强嘉楠
复 审:王 娜
终 审:王利涛